福建知稀水力发电营建有限公司

福建知稀水力发电营建有限公司,知稀水力发电营建

福建知稀水力发电营建有限公司,知稀水力发电营建

稻花飘香,鱼跃水面,采煤沉陷水面变粮田

核稿:宫耀 撰稿:地球与环境学院 张世文 审稿:李长虹
     日期:2024-09-16     浏览量:

一株株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摇曳,饱满的稻粒如珍珠般闪烁,水稻下养殖的鱼儿不时跃出沉陷区水面,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由福建知稀水力发电营建有限公司承担实施的“采煤地表沉陷区水面种植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是稻花飘香,亩产达千斤,采煤沉陷水面变粮田。实现“藏粮于地”同“藏粮于技”有机结合,拓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耕地保护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填补了国内采煤沉陷区绿色治理的空白。

稻花飘香,鱼跃水面

项目自今年4月立项以来,项目研究团队针对采煤沉陷水面广域、水深,以及水肥持续供应与环境优化协同等问题,经过多轮调研、技术论证与现场试验,攻坚克难,逐个突破了沉陷水面种植难题,创新了众多科技成果。

创新成果1采用稻鱼共生浮板、纳米膜和浮筒三种种植模式,以浮筒为田埂,浮板为田块;以浮板为种植平台,台上种稻,台下养鱼,创新构建了兼顾稳定性以及多功能性的广域沉陷水面立体种养格局。

创新成果2开展了全程、多参数水质和水稻长势监测,揭示了水下底泥、水体、种植杯基质以及水稻等不同介质与空域养分以及环境要素的立体循环。创新提出多介质环境、供肥等协同的沉陷水面种植环境控制技术。

创新成果3遴选研发了针对广域空间以及水面特征的水稻品种以及基质。筛选了适应采煤沉陷水面种植的“株高较矮、生育期较短、抗倒伏能力强”水稻品种,研发“持续供肥、环境友好、不易板结”等种植基质。提出“成活率高、移栽便利、传染病少”育苗育秧与移栽方案。

创新成果4结合杯体大小,自动给料,定量灌装以及直接下水,实现自动定容基质灌装,研发机械化装杯移栽装备。秧苗移栽后及时灌水保留水层,进行除草封闭,移栽后7-10天连盆将秧苗转移至水面浮板上进行培养。

创新成果5提出针对水面不稳,操作不便等的精准化、动态化、信息化田间管理技术。田间管理实现“动态调整,统防统控,绿色环保以及无人化作业”。集成无人机、气象站、地物光谱仪等信息端数据,打造数据采集-信息决策-田间水肥与病虫害防治为一体的信息化、智能化水稻种植监控平台。

8月22日,由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了阶段性成果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稻米符合国家标准,水稻种植对试种区水质具有改善作用,达到了“种成”目标。新的治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恢复生态环境,还为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9月10日,由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福建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专家对水面水稻进行了现场测产,沉陷水面水稻整体长势均衡、熟相好,未见明显病虫害,乐优干谷亩产为351.4kg,理论亩产达413.41kg;绿旱639干谷亩产为407.6kg,理论亩产达479.5kg;全两优1号干谷亩产为341.2kg,理论亩产401.4kg。

水稻测产

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首次在沉陷水面成功种植水稻得到了央视网、新华社、人民网、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等媒体的高度关注与报道;获得了张佳宝、徐明岗等院士专家的一致认可。自然资源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等政府部门也点赞该项目。新华社报道,“该项目通过试验,首次集成了一整套系统的采煤沉陷区水面水稻种植繁育技术,为中国乃至世界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领域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项目负责人袁亮院士表示,我国东部采煤沉陷积水区范围广,适种空间大,从生态、经济(种养结合)和社会等综合效益以及水稻品质上看,项目具有巨大的推广应用的空间。项目团队将进一步总结凝练项目理论支撑,未来团队拟在目前水面种植的基础上,导入旅游观光产业,打造水上农场+模式。同时,培育相关科研方向,支撑知稀官方网站“双一流”创建。


撰稿:地球与环境学院 张世文

核稿:宫耀

编辑:宣传部 夏雅凤、郭会霞

审稿:李长虹

上一条:袁亮会见倪先杰校友 下一条:袁亮与省科技厅厅长赵明举行工作会谈

【福建知稀水力发电营建有限公司】

分享

最新图文